智能門鎖最初主要為單機鎖,有效地為人們解決鑰匙不便捷的問題,通過指紋、密碼、卡片等多種方式滿足不同的需求和習慣。人們無需擔心丟失鑰匙、忘帶鑰匙、暫時出門時門被無意關閉等情況,一定程度上為用戶解決了不少煩惱。而在智能門鎖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時,不少質疑也隨之出現。
一、特斯拉線圈的干擾
在智能門鎖開始推出家庭鎖時,網傳只要用一個小黑盒,即可3秒打開智能門鎖。這消息一出瞬間打消不少消費者購買的念頭。小黑盒又稱特斯拉線圈,屬于一種電磁脈沖(EMP)干擾器。釋放出的電磁脈沖信號可對數碼、電子產品內的芯片和電路進行干擾,導致其產生亂碼、錯誤、死機,損壞等,從而達到開鎖的效果。
不過隨著行業標準的落實與成熟,該項檢測也被納入行業標準中,經過測試的智能門鎖,一般均可抵抗特斯拉線圈的干擾。只要認準通過了《電子防盜鎖標準》、《指紋防盜鎖通用技術條件》、《電子防盜鎖》的智能門鎖,基本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
二、貓眼開鎖
智能門鎖具備一鍵關鎖的功能,也同樣具備一鍵開鎖的功能,只為讓用戶在使用中感受便捷和快速開鎖。但同樣對于半自動智能門鎖而言,也有一定的風險。特別是防盜門上有貓眼的用戶需要注意了,不法分子可通過拆下貓眼,通過貓眼伸入一個三爪儀器,卡出室內門把手并下壓,即可輕松開鎖。
面對這種情況,廠家也有相應的對策。游離把手的設計,在室內僅下壓把手是無法開鎖的,需要按下按鈕,或是下撥按鈕解開游離狀態后,才可開鎖。一定程度上可防貓眼技術開鎖,也可防止室內的兒童或寵物誤開鎖的情況。
而這種情況只適用于半自動門鎖,全自動門鎖并不受影響。
三、指紋復制開鎖
智能門鎖的指紋識別頭一般分為光學識別和半導體識別,更高級的在這就先不詳談。光學識別利用了光的折射和反射來收集核實指紋信息,半導體識別則是利用電容、電場、溫度、壓力的原理實現指紋圖像的采集。從安全性角度而言,半導體識別更加安全,不受光線和手指濕度的影響,識別更加精準。
而光學指紋識別雖有指紋復制的風險,但經過試驗證明,電影里所說的透明膠粘取指紋的方法來開鎖是不可行的,光學指紋需有凹凸面才可生成有效影像信息。唯有需要本人的配合制造出3D立體的指紋膜才可開鎖,所以家里已用光學指紋頭識別的智能門鎖,也不用過于擔心。
四、尾隨者偷看密碼
除了以上風險,還有人提出,若有人尾隨偷看密碼不也能開鎖嗎?尾隨成功瞄到密碼的概率很低,更何況六個數字密碼你按得快一點,只要不是過于簡單的密碼,他也能瞬間記住?
廠商為了避免細小概率的出現,更是推出虛位密碼功能,只要保持中間數字正確,前后隨機輸入相同數量的數字,即可隨機延長密碼的長度,增大記憶的難度。
更有防尾隨報警功能,用戶利用不常用的指紋記錄為被尾隨指紋,用該指紋識別開鎖時,門鎖可將信息傳達至手機端,讓家人立即收到報警信息,在無聲中向家人求助。
小編覺得,智能門鎖的技術已經成熟,隨著聯網鎖的出現,智能門鎖也能更好地與智能家居連接起來,對比機械門鎖,智能門鎖更加便捷,也更加安全。值得購買。
在選購時,不要忘記智能門鎖的本質是守護家庭的安全,不要因為貪小便宜而忘記去考察品牌口碑和產品品質。產品品質是否精致,售前售后服務是否完善,產品是否通過了行業標準的檢測等方面,都能看出產品是否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