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上寫的是木門,實際上都是紙板門,是紙做的”,業主現場從門上撕下一塊,展示給記者看。
湖州保利明悅風華的開發商是保利置業有限公司。業主們把拆下來的兩塊門板做了實驗,用腳在上面一踩就是一個坑,門板裂縫用手一掰就能掰下來一塊,再仔細一看,業主們覺得門板是紙板做的,門板表面貼的也是紙,用手一撕就能撕成兩半,門板里面的檔條,業主們覺得是密度板。
當時開發商沒有現場表態,業主們把情況反映給了有關部門,之后有關部門組織了多方會談。
談的結果說門是符合標準的,他們也沒有眼見為實,實際這些門都是紙做的,但是他們全部說是合格產品”,一位業主反饋。
在會談中,業主們了解到,門是浙江安魯萊森木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廠家地址在安吉。
開發商出示了檢測報告,是由國家家具質量檢驗中心(浙江)出具的,檢測產品名稱是實木復合門,檢測項目包括門和門框的厚度和高度,門表面的平整度,以及甲醛釋放量,有害物質限等。
檢測結果是根據木質門標準,對所送樣品進行檢測,所檢項目符合標準要求,檢測日是2019年9月。
記者聯系了檢測機構的負責人駱先生,對方說目前單位名稱是:浙江省輕工業質量檢驗中心,也是國家家具質量檢驗中心的浙江分部。
駱負責人加了記者微信,記者把檢測報告發了過去,并發去了此前的報道鏈接。
駱先生反饋,檢測報告僅以送檢樣本為準,“送檢的門不一定是工地上的門”。
記者注意到,這個檢測報告是2019年9月出具的,檢測機構也說了,檢測數據僅對送來的樣品負責,并不代表工地上用的也是送檢的門。
根據開發商提供的聯系方式,記者聯系上了浙江安魯萊森木業有限公司的吳老板。
吳老板表示,“門都是經過檢測后,再送往各大工地去的,比如你辦公室裝修,要送幾十個門,不可能都進行檢測的”。
不過吳老板保證,業主們用的門跟送檢的門是完全一樣的。
業主們察覺到,浙江安魯萊森木業有限公司曾經受到湖州生態環境局的處罰,還因為對方遲遲不交罰款,被申請法院強制執行過。
業主反映,當初生產門的時候,環評還沒有過,環評處罰是2019年8月13號,然后給我們的送檢報告是2019年8月20號到2019年9月10號,而環評處罰到2020年2月16號還沒有處理,也就是說門是在環評整改的停產期間生產的。
不過,吳老板解釋,整改時間只有一個月,10月份就整改好了,而門是2020年5月份生產的,跟罰款沒關系,罰款是有延時的。
此外吳老板還進一步強調,整個環評處罰的針對的是油漆排氣管脫落,而這次的門是免漆門是不做油漆的,跟環保處罰沒有關系。
針對門是紙做的,吳老板也作了解釋,“四邊的龍骨是實木的杉木集成材,面上是密度板,中間是實心刨花板填充,面上再敷PVC”。
為什么給業主的感覺就像是紙,吳老板稱,“密度板就是這樣的,很多工地都在用,業主不大了解這一塊”。
至于記者問及的這種門多少錢一扇,吳老板表示不能告知,因為都是簽訂保密協議的。
業主們的感覺和吳老板的解釋落差很大,同樣讓業主落差巨大的是,開發商竟然有兩種不同標準的樣板房。
在售樓處有一套被物業貼了封條的樣板房,是88平方,在業主們的強烈要求下,業主們進去一看,說樣板房里的門和家中實際的門完全不一樣。
針對業主們的質疑,開發商工程部的馮經理讓大家看墻上的門旁,有提示稱,“所有房間沒有安裝門扇,交付時會配備交付的PVC門”。
可是記者說當初開發商唐總說業主的門和樣板房的門是一樣的,但馮經理說,那是實景樣板房,而這是展示樣板房。
原來,開發商事先準備了兩套樣板房,一套是售樓處的展示樣板房,另一套是小區交付的實景樣板房。
而當初業主們來看的是展示樣板房,記者問那不是給業主們造成了誤導嗎?
對此開發商和銷售負責人均保持了沉默。
對于兩種門的差價有多少,工程部馮經理表示不方便透露。
記者又聯系了開發商的項目負責人宋總,宋總對業主此前展示的兩扇門存在質疑。
“可能是有些業主把門換了,扔到垃圾堆里了,想換實木門嘛,原門被雨淋了,才會出現這種情況,這是有人有疑問的”,宋總表示。
然而業主認為,既然宋總這么認為,那就不妨把實景樣板房的門找第三方權威機構檢測,在場的業主們還紛紛在門板上簽了名,開發商和門的生產廠家都表示贊同,對此欄目還會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