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平方公里內能“裝”下多少個小區防盜門?在長寧區江蘇路街道,這個數字是660。有多少個垃圾廂房?答案是92。
在2月7日新上線的江蘇路街道城運中心“一網統管”防疫專頁上,“660”“92”兩個數字背后,代表的是疫情防控期間,居委會和消毒站工作人員每天不厭其煩的消毒任務。
作為上海首個試點開發街鎮層面城運中心“一網統管”防疫專頁的區域,江蘇路街道目前已將轄區內13個居委、24處辦公樓宇(園區)、10個建設工地、977處沿街商戶的疫情防控信息,全部納入街道城市運行管理平臺。哪些居民正在居家觀察,哪些重點區域完成了每日四次消毒,哪些辦公樓的返滬白領集中增加,全都一清二楚,在一個系統、一個頁面實現了“一網統管”。
相互知根知底,數據對比一目了然
2月8日這天,已經是岐山居委會主任張彪自除夕以來連續工作的第16天。上午10時,老張向過去兩個多禮拜里一樣,踏出居委會大門,在岐山村90多歲的老弄堂里開始當天第二次“巡邏”。進入小區的居民、訪客是否都測量了體溫,外來“生面孔”是否做了回滬人員登記,這些都是他關注的重點。而最讓老張留心的,莫過于是否有拖著行李箱進小區的居民。

岐山居民區是上海市中心典型的老弄堂社區,6100余名常住居民中,外來租戶約占30%。不過,在疫情防控期間,老弄堂面臨的首要挑戰并非返滬人員的排查,而是四通八達的路網。以岐山村為例,光主弄堂就有通往宏業花園、江蘇路256弄、愚園路1050弄和愚園路1032弄的四個出入口。原先“條條大路通羅馬”的里弄在疫情防控面前不得不暫時放棄便捷,只留下愚園路1032弄的主出入口,并設立了兩個全天候的保安崗位。
居委會的“老張”們每天看到、記錄下的這些信息,究竟如何用于疫情防控?在距離岐山村步行不到5分鐘的江蘇路街道城運中心,記者在新上線的“一網統管”防疫專頁上看到了答案。

“岐山居委總戶數2011,今日已排摸171戶,今日非重點地區來滬25人;愚三居委總戶數1155,今日已排摸178戶,無新增重點地區來滬人員……”
防疫專頁由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牽頭試點,江蘇路街道、上海數據交易中心共同開發,主要分為疫情發展、實時播報、區域地圖和重要點位和重要工作模塊等四個部分。在一張頁面上,展示了街道確診、疑似、密切接觸、居家觀察和解除觀察人員的數據更新,居民樓、樓宇、園區的“地毯式人員排摸”情況,物業、垃圾箱房、電子防盜門、消毒站的“地毯式消毒”情況,以及口罩購買發放、重點人員健康狀況、小區封閉式管理、小型工地、沿街商鋪、養老機構等所有街道近期與疫情有關的重點工作。
“我們在搜集疫情防控數據時發現,各部門、各居民區之間并不清楚對方究竟搜集了多少數據,很多信息都重復提交,都需要從紙質表格‘謄寫’到Excel表格,在講求時效性的疫情防控中并不是最優解。” 江蘇路街道辦事處主任沈昕介紹告訴記者,“一網統管”防疫專頁的開發,正是為了讓各部門、各居民之間的信息對比一目了然,哪個居民區排查進度慢了、哪座樓返滬人員增加了,各部門都能第一時間知曉,及時優化自己的工作安排。

優化信息采集,企業樓宇更有底氣
記者注意到,通過“防疫專頁”上的橫向比較,能從返滬人員、外來租戶叫密集的區域中梳理出需要增加消毒頻次、增設保安崗位的區域。“比如,原先沒有這些交叉數據對比,消毒站就不清楚第二天是否有新的重點區域進行消毒,只能被動地靠街道通知消毒點位。”沈昕介紹,現在有了一個平臺上數據的橫向對比、縱向分析,消毒站對次日要重點消毒的區域就心中有數,消毒路線、人員匹配、每個區域的消毒時長都能提前預判。
在樓宇管理方面,街道向所有商務樓業主、園區運營方提供了2張二維碼。面向企業的二維碼由公司人事等部門負責填寫,上報企業返滬人員情況、具體復工時間。面向個人的二維碼由白領員工們自行填寫。如出現未及時填寫或內容缺失,街道則第一時間通知樓宇或園區管理方,上門對企業進行排摸。

位于愚園路1107號的弘基·創邑國際園內有78家入駐企業,創邑實業副總裁黃志偉告訴記者,根據園區在春節期間的統計,約有1/3入駐企業在2月10后仍選擇在家辦公,因此園區通過江蘇路街道城運中心提供的反饋數據,對即將返回園區工作的企業進行了返滬人員的信息梳理。“相比只有園區自己的數據,現在多了來自街道的統計,也讓我們運營方心里更有底。”
數據的打通還加快了“12345”熱線派單的效率。記者了解到,在“防疫專頁”試運行期間,江蘇路街道曾接到居民熱線反映,一戶本應居家觀察的居民竟出現在小區里遛狗。街道第一時間將案件派單直接發往該小區對應的居委會社工,后者第一時間“沖”到小區內,此時該居民仍在“案發現場”遛狗,經社工勸阻后當即返回家中。街道派出所民警隨后也來到居民家門口,對醫學觀察所應遵守的事項再次進行說明。
從接到電話反映,到居民被勸回家隔離觀察,全程不超過10分鐘。
怎樣用好“一家家敲門跑出來的數據”
在張彪的手機中,安裝著一個政務微信的服務端口,相當于基層干部們的“企業微信”。通過“案件上報”“自發自處”“案件處置”等模塊,小區里發生的大小事都能隨手記錄進政務系統中,并直接通向街道的城市運行管理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