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門都(官方網)消息 10月13日,以“設計·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2018中國(江山)門業及定制家居發展論壇在江山市舉行,共謀江山門業及定制家居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此之前的12日晚舉行的第三十三屆“三山”藝術節暨中國(江山)門業發展論壇開幕式上,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授予江山市“中國定制家居木質制品名城”銘牌,有“全球綠色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木門之都”等諸多美譽的江山又多了一張金名片。
江山市門業產業經過近20年的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散到聚、由糙到精,如今已經形成了以蓮花山工業園、賀村鎮、峽口鎮為主體的三個木門產業集聚區。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門業企業301家,工業總產值90億元,其中規上企業41家,億元以上企業11家,產業龍頭歐派門業成為國內木門第一家主板上市企業,去年產值9.9億元。
2018年江山門業產業被列入該市“1+3”主導培育產業中的第一產業重點培育,發展方向為智能家居和整屋定制,強化產品創新設計、個性化定制服務、大力發展綠色健康、時尚創意、智能化的門業定制產業。預計到2020年,江山門業產業產值將突破150億元,市場份額將占到國內10%以上,成為全國知名的木門產業集群和中高端門業制造基地。
江山市委主要負責人表示,“江山要發展,關鍵得抓實業、抓制造業,其關鍵基礎就是抓產業。”他說,門業及定制家居產業是江山最主要的產業,目前江山市正通過淘汰落后產能、開展整治提升、推進智能制造、加強政府服務等一系列舉措,推動門業由產業集聚向產業集群轉變,形成從木門到全屋定制的完整產業鏈。
“科技+”助力轉型升級
在浙江歐派門業有限公司略顯空曠的廠房里,上料、精裁、封邊等工序的機位旁,不見一名工作人員,只有機器低鳴。一塊木板到一扇木門的“華麗變身”,流水線“一游”僅需10分鐘,而在幾年前,這需要整整7天。
自2013年起,該公司每年投入1000萬元進行技改,引進世界先進的木門生產線,實現24小時全天候開工,單條生產線用工從23人減至3人,但生產效率提升了200%。
“現在,上料、鋸門、開槽、封邊、開鎖孔、開合頁孔這幾個工序已經完全實現了機器操作,不需要人工。”公司副總經理汪志明介紹,“像鋸門這種流程,原本需要工人先測量再鋸木,現在機器通過掃描原料上的二維碼,就能夠知道每一個門板所需的尺寸,通過激光準確測量,精準度比工人手工測量高多了。”如今平板木門十二道工序里,六道核心工序已經實現了“零人工”。搬、抬、扛、運這些苦活累活機器一手包,流水線上每道工序直接對接下一流程,已經實現了無縫連接。
除了硬件升級,軟件也不甘落后。歐派木門就與省級研究院合作研發軟件。軟件系統已經可以實現追溯功能,通過掃描條碼,可以查詢到每一扇木門的加工信息,一旦有問題能夠實現及時溯源,客戶也能通過唯一訂單號了解進程。
另外,為了留住大地上的一抹綠,歐派木門通過了FSC認證。這一認證要求所有產品所用原料均來自于人造林而非原始林。通過每一級供應商的一張張發票、一份份憑證,追溯到每一棵樹的源頭,來保護大自然搖曳的綠。
歐派木門只是江山門業技改轉型的一個典型。
今年,江山以“改造提升一批、整合集聚一批、關停淘汰一批”的總體要求下,全面提升門業產業整體發展水平,打響產業區域品牌。到今年8月底,共公布兩批次374家整治企業名單,其中關停淘汰86家,整合集聚74家,改造提升214家,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推動門業產業走向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方陣。
“智能+”改變生產模式
“我們產業園一期基礎建設基本完工,等設備進廠,這里就可布置木門智能化生產線。”近日,江山市名雅居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龍君正在對新廠房進行驗收。“新廠房的木門智能生產線項目啟動后,可有效解決原來木門生產工期長、品質不穩定、產能瓶頸等問題。”
木門業是江山市傳統產業,起步于2000年左右,已經逐漸成為該市最具發展潛力的特色塊狀經濟之一。但是隨著木門產業的轉型升級不斷加快,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像浙江億美達門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創辦之初,一扇門出口利潤有60元,現在出口一扇門的利潤只有6元。
江山市大部分木門企業還是小作坊式的,阻礙了門業產業的健康發展。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江山門業如何走過“轉型升級門”?出路何在?
“去年底我們成立衢州博士工作站,開發智能家用門項目。”浙江億美達門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東君說,對于門業的制造業生產模式,自己的企業已經先走一步。項目致力對家用門產品的感知、智能、物聯和標識等特征功能進行研究攻關,給木門裝上一個智能化“大腦”,實現從賣門到賣服務的轉變。同時,計劃投入1000萬元,研發智能化生產線,這不僅可以解決污染環境問題,還可以大大提高生產效率。
今年以來,江山以工業振興為主題,先行聚焦木門產業。江山市委、市政府攜手省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10多次深入企業調研,實地對接企業37家,認為唯有企業技術進步和產品創新升級,才能求得生存和發展。在此基礎上,出臺《江山市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實施方案》,明確實施重點,從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智能生產線和智能工段等4方面開展試點示范。
為此,江山市推出相應措施,關停淘汰落后產能,并出臺政策,對智能制造的最高補助比例從14%提高到40%,對獲評省級以上智能制造示范項目的企業給予5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政府給我們一定的金融支持,我們享受基準貸款利率,融資成本降低35%。”豐澤木業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李肖華說,“原本我們打算投入200萬元引進一些設備,正好有政府的政策,我們現在打算投入600萬元,全部引進數控設備。”李肖華表示,引進設備后,給一扇木門打鎖孔、合頁孔,生產成本將從原來的人工9元下降到0.5元。
江山市經信局局長吳松高介紹,經過江山市智能制造工作領導小組積極有序地推進,已有22個項目入圍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名單,總投資4.26億元。預計到2020年,江山門業產值將突破150億元,成為全國知名的木門產業集群和中高端門業制造基地。
“設計+”提升產品附加值
“掃一個碼就能看到對應的一款產品,喏,你看這就是我們的新產品。”展會上,浙江王牌門業有限公司設計部的毛立飛通過手機掃碼向客戶不斷展示。
位于江山市賀村鎮的王牌門業先后兩次擴大規模,目前擁有兩大生產基地,占地百畝,專利20余項。去年6月,公司斥資5.5億元創辦浙江王牌家居有限公司,推進“年產20萬平方米整木家裝及配套產品、10萬套烤漆門、30萬套免漆門生產線項目”建設,打造集木門、定制家居為一體的現代化產業園。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數字化VR展示,已成為企業發展的必備技能。24歲的毛立飛相告,眼下設計部一大任務是將一款款新產品上網上云,讓更多遠方的客戶直觀感受到產品的新穎與溫馨。
距離王牌門業不遠的億美達門業,最近也在傳統門業上動起了新腦筋:去年率先在江山市成立了入企的博士工作站,胡敏等2位博士和2名碩士、多名衢州學院學生配合研發。
“未來是一個比拼服務的時代,集成家居是個發展趨勢,最大特點是可以給消費者提供一套完整的家居解決方案,既可省時省力,還能獲得價格優勢。”公司董事長吳東君說,校企合作的重點是智能家用門項目,現已完成第一階段開發。
“我們正在提升軟硬件,希望通過門控系統實現全家智能設備的無縫對接,使用戶實時掌控家里情形。”衢州學院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胡敏介紹,他們計劃用3年時間,致力對家用門產品的感知、智能、物聯和標識等特征功能進行研究攻關,進一步推動“產學研”深度合作,提升產品的附加值。
通過不斷升級,利用“互聯網+”,江山多家木門企業實現現場數據采集、過程監控、設備運維與產品質量跟蹤追溯。
據了解,2018年門業產業被列為江山市“1+3”主導培育產業中的第一產業重點培育,發展方向為智能家居和整屋定制,強化產品創新設計、個性化定制服務,大力發展綠色健康、時尚創意、智能化的門業定制產品。
“合力+”帶動門業創新潮
從一扇門到一個行業,牽涉方方面面,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完善資金鏈,加強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科技創新、轉型升級熱潮涌起須江畔——
以木門等主導產業轉型升級重大需求為導向,以增加產業創新有效供給為核心,以提高產業公共服務能力為目標,在統一謀劃、整合提升行業和區域產業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基礎上,積極布局建設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
門業從傳統走向未來,科技創新至關重要。江山市先后出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加快人才集聚激發人才創業創新活力”等政策,在培育高新技術企業、鼓勵加大研發投入、支持開展科技創新、鼓勵引進高水平人才、支持建設研發機構、鼓勵發明創造、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促進科技金融結合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務實管用、含金量高的“實招”。
產業創新既要強內更要引進,江山市與中科院、中國林科院、浙江農林大學等高校院所建立緊密合作關系。今年1月,與浙江大學簽訂共建“浙江大學紫金眾創小鎮·江山市創新創業基地”協議,搭建政企高校間協同研發、成果轉化、企業孵化的綜合性創新創業平臺。今年聘請18位知名專家,成立科技專家咨詢委員會,建立木業發展“高級智庫”。
在資本合作平臺上,重點建設科技金融服務中心、產業科技支行和科技保險支公司,發揮好產業并購基金和產業科創引導基金的撬動效應,推進企業股改、掛牌、上市。
多項利好舉措為構建江山門業集群提供新機遇。今年,江山市木門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入選首批17個浙江省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創建名單;門藝(木藝)時尚小鎮列入省級特色小鎮第二批培育名單,這些高大上項目和載體的落地開花結果,將加速推進門業產業做大做強。江山門業再次唱響了“中國木門之都”的品牌新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