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門都(官方網)消息 在中國家居行業,能做到20年的就算老品牌了,而創立于1994年的博亮木門已經有24年的品牌歷程,算上博亮木門董事長于洪臣最初創業,博亮已經是41年的老企業了。就是這個曾經引領木門行業發展潮流的老品牌,2018年9月初忽然曝出撤銷全國門店,陷入倒閉邊緣,一時震動行業。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產品研發環節失去競爭能力、在環保風暴下失去生產能力、在零售終端失去盈利能力三重壓力的沖擊下,持續投入難以獲得預期回報,不得不選擇離場止損,博亮木門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全國撤店
“金九銀十”來臨前夕,家居業內忽然傳出博亮木門全國撤店的消息。“博亮倒了,不干了!”多位消息靈通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言之鑿鑿地表示消息的準確性。
2018年9月3日,北京商報記者來到博亮木門居然之家十里河店,燈仍亮著,門前豎著的易拉寶和店門上懸著的條幅標示著大大的“41”字樣,相關內容顯示“不忘初心,感恩同慶”41周年慶典活動剛剛結束,寬敞的門店內展示著一排排木門,點綴著一兩款外窗和整木定制產品,店內沒有一名銷售人員。“好多天沒看到人了,什么原因不知道。”旁邊的TATA木門工作人員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有知情人士透露,博亮木門內部的說法是“收縮調整”,撤店卻是全國性的,包括居然之家體系內的全部24家店,以及其他所有加盟渠道,只保留北京藍景麗家和業之峰裝飾、合建裝飾等幾家店。
實際上,只剩下幾家店的博亮木門已經站到了倒閉的邊緣。2007年4月23日,博亮木門品牌創始人于洪臣在接受北京商報《中國家居這十年》欄目專訪時透露,“博亮”品牌來源于他的兩個兒子于博和于亮的名字組合,目標是要傳承下去,做一個長久品牌。當時于洪臣預言“未來十年將洗掉一半以上企業”,沒想到一語成讖,11年之后,木門行業最先洗掉的是他自己。
惜別同行
博亮木門忽然“不干了”在業內掀起軒然大波,既因為它是擁有41年家居經營歷史、24年木門品牌歷程、曾經多年引領木門行業發展潮流的老企業,更因為這次全國撤店太突然。
就在撤店兩個多月前的6月18日,相聲演員孫越還亮相居然之家十里河店,助陣博亮木門2018年新品——無音安全系統,當時沒有任何跡象顯示博亮會關張大吉。曾做過博亮木門十幾年營銷總監的剪兆華十分難過:“太可惜了,這么好的品牌,讓人心痛。”
對于2018年初才投奔博亮木門就職全國市場總監,正準備大干一場的白春剛來說,更是對公司的決定“完全不懂”,“上周還在談各種工作進展”,他在堅守處理著各種善后事宜,包括客戶、資源等結算工作,預計9月25日能夠完成。
作為北京木門同行,伯藝木門總經理王顯和楷模木門總經理孫保英都表示對博亮木門如今的狀況非常震驚。王顯認為,“一個公司說黃就黃,還是很令人蹊蹺的”,孫保英則表示,“博亮木門創始人于洪臣是木門行業的前輩,新掌門人于亮屬于很有沖勁兒的‘90后’,一個在北京扎根多年的品牌忽然遭遇大變故,到底什么原因實在不好說”。
離場止損
9月5日,于亮回復北京商報記者稱,公司沒有倒閉,仍在正常下單、供貨,只是收縮、調整,至于如何收縮、調整,不方便回答。
北京商報記者輾轉采訪多位業內人士,結論是博亮木門并不像于亮說得那么簡單,“不干了”是不爭的事實,在三重壓力重壓下,已經無力回天。其中第一重壓力就是零售終端的銷售持續下滑,2017年甚至出現了經營性虧損,2018年各賣場的租金仍在上漲,加上需求減少,銷售更加慘淡,虧損進一步擴大。
第二重壓力是產品研發環節失去競爭能力。博亮主打實木復合門,產品單價多在萬元以上,頗為昂貴,開發的外窗和整木定制產品也未成氣候,總銷量只有小幾千萬元,后來推出“無音安全系統”,又有跟風抄襲TATA“靜音”概念之嫌,難以形成強大購買力。
第三重壓力是環保風暴下失去生產能力。2017年開始,博亮木門通州工廠不允許再從事生產,安徽的新廠還遠遠沒有建成,只得在山東進行代工。最近的全國撤店導火索是博亮與代工廠發生矛盾,代工廠停止向博亮供貨。
三重壓力交互作用,博亮如想繼續運營下去必須巨額投入:一是博亮主要渠道居然之家各個店面處于調整期,展位重新裝修意味著新的投入;二是代工廠合作不暢要重新選擇代工伙伴,建立新的生產體系需要投入;三是代工失去了生產利潤,銷售又出現虧損,維持銷售體系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投入能否帶來產出回報,作為實際掌舵人的博亮木門董事長于洪臣根本沒有信心,決定關店告別家居業,好歹過去幾十年賺的錢還能讓兒子過上小康生活,自己過個安穩晚年。
像博亮木門這樣離場的,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在產業轉移的進程中,在銷售疲軟的大環境下,很多家居企業都在熬,最終熬掉了老本兒。離場止損,或許是博亮木門這樣熬不下去的企業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