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門都網(官方)消息 2016年2月6日,新華社報道,中共中央國務院公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化建設管理工作若干意見》,內容強調,“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
文件發布后,不少人有疑問:這樣好嗎?沒有圍墻,物業怎么管?陌生人隨意進出怎么辦?住宅區內的公共空間屬于全體業主,其私利怎么保障?……
大家不要看到新事物就馬上冷嘲熱諷,至少我們應該先冷靜地想一想,這么做背后的邏輯到底是什么?
第一,其實,不設圍墻的住宅區,也不是什么新事物。在絕大多數國家或地區,紐約也好,東京也罷,住宅樓都是直接朝著大街或小巷,保安坐在大堂里;有圍墻的,通常是極少數超級豪宅。
第二,我國盡是封閉式住宅區,很難形成街區的活力,圍墻隔絕出了一片又一片“孤島”;不僅浪費土地資源,因為城市的公共空間都被小區花園擠占了;而且造成了交通擁堵——每個樓盤各自封閉,導致整座城市大量缺乏“毛細血管式”的小路。
第三,有史以來,高高的圍墻,既是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也是中國人處處提防、封閉獨立的表現。在古代皇帝有皇宮、地主有大院、官府有城墻,如今農民有庭院、市民有小區、單位有大院。于是每個人都被埋在一個固定空間里循環:彼此不越雷池,階層流動緩慢。現階段圍墻建立是社會安全感缺乏的一種形式表現,打破這種心理,建設良好的社會風氣。逐步強化居民對社會認同。
在現實生活中,對于小區居民而言,圍墻是居住安全的第一道安全防線,單元門是第二道安全防線,防盜門是第三道安全防線。當圍墻逐漸被取締,安全問題必然成為時事話題。
據了解,80%住宅用戶認為最安全的防盜是防盜措施是自家安裝防盜門,也就是加強第三安全防線。但是隨著科技發展,防盜門鎖具原理逐漸透明,導致入室盜竊案發事件頻頻發生。但是有基尼系數定律判斷基尼系數是反應入室盜竊等犯罪的重要指標,超過0.4,則表明社會治安面臨嚴重壓力。2009年-2014年我國分別為:0.479、0.473、0.485、0.487、0.484、0.491參照2009年,德國基尼系數0.3,人口是中國的1/16,當年德國入室盜竊案件11.4萬件;2010年,法國基尼系數0.33,人口是中國的1/22,當年法國入室盜竊案件32萬件。目前,中國以“國家機密”的名義從未公布過每年的入室盜竊及社會治安相關數據。但從基尼系數、人口數量、別國歷史年度入室盜竊數量等相關數據估算中國目前每年的入室盜竊案件數量至少千萬級。也就是說,每天都有10000起以上的入室盜竊案件發生!
防盜門市場必然迎來變革,代表科技,安全,便捷的智能防盜門將逐漸取締傳統機械式防盜門。例如市場知名的鈦能智能遙控防盜門:無鎖孔智能遙控控制防盜門的閉合,開鎖方式1對1安全認證,24小時攝像設置,自動報警裝置,應急開鎖功能,3套獨立處理開門系統等,將安全做到超越極致,科技服務生活,讓更加簡單便捷。
在社會領域中,鈦能智能防盜門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因而得到擁護和支持,它必然會代替傳統防盜門,成為每一戶住宅的安全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