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門都官網消息
方頂村
鄭州上街區西南與鞏義交界地帶有一個叫方頂村的古村落。這個村坐落于三條古商道交會之處,古商道兩側比較完好地保留著許多明清時代的民居。至今還有村民生活在這些宅院和窯洞里,使用著祖輩們留下的門、窗、家具,其中一些物品的實用功能不亞于現代住宅中的貓眼、防盜門等。
□東方今報記者 劉長征/文 沈翔/圖
▲▲“虎皮墻”映射村民由貧變富
方頂村內,一條通往廣武、滎陽、鄭州的古商道穿村而過。順著古商道由高到低,逐漸深入村莊,兩側有修筑于明清時代的石寨墻。
寨墻長200多米,高7米左右,全部由紅色的山石砌成。位于下部的寨墻石大多按照石頭原有的形狀,將石尖對石窩壘好,用白灰抹縫,呈現虎皮花紋,人稱“虎皮墻”。而上部的寨墻石大都方方正正,經過打磨,有點現代的磚墻模樣了。
寨墻是村民不同時期建筑而成的,“虎皮墻”大約是在明代,而方正的寨墻是清朝康乾盛世時期建的。沿著寨墻一路走來,仿佛可以感覺到,當年古商道的逐漸繁榮也讓方頂村的民力由貧變富,由弱變強。
古商道兩側還隱藏著巨大的排水溝,半圓的排水溝也是“虎皮墻”的砌法,直徑可以容兩個成人彎腰進入,比現代城市里的雨污水管要粗得多,現在還在使用。
▲▲美觀又實用的“五脊六獸”
在方頂清末拔貢(科舉制度中由地方選拔入國子監的生員之一種)方兆星故居內,東屋房頂砌有“五脊六獸”的磚雕造型,高大威猛,栩栩如生。
所謂“五脊六獸”是中國傳統建筑的一種裝飾,房頂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組成五脊,五條脊的六個點位上安放有六種人造的獸,合稱“五脊六獸”。
這種造型一般多用于宮殿建筑,在方頂村內,也只有像出拔貢、秀才這樣的大戶人家屋頂才會有這類獸形磚雕。一般家庭的屋頂裝飾大多位于屋、門的檐瓦上,雖然風雨已模糊了花紋,但從一張笑臉、一朵梅花、一幅太極圖上,我們可以揣摩出屋主人的不同喜好和期盼。
“五脊六獸”和帶圖案的檐瓦除了裝飾美觀,還有實際作用。在房頂兩坡瓦壟交會點安裝的“六獸”,一是對房頂起到了密封加固作用,二是能夠防止雨水滲漏,而位于一溜瓦最末端的檐瓦,則有利于排水和分散壓力。
▲▲清代民居中的“貓眼”與“防盜門”
75歲的方頂村民方聯軍至今還住在先祖清末秀才方兆鳳的故居窯洞中。方聯軍家還存放著先祖留下的古書柜、茶幾、衣架等老物件,宅院大門上的紅漆已經被侵蝕成黑色的顆粒,但觸摸上去仍能感覺到歲月的變遷。
方聯軍說,故居的大門有五種鎖,除了在明處的頂門杠、門閂、鐵鏈、插銷外,還有一處“暗鎖”在門閂內部。只有將一根手指伸進門閂向上頂榫子,才能將門閂挪動,把門打開。這是當年的方氏先祖為了躲避盜匪用尖刀把門閂撥開而發明的“防盜門”暗鎖,可謂“氣死盜賊”。
方頂村古民居實用設施不止一處。在方兆鳳故居二進院門前,有一座影壁墻。墻中央沒有常見的雕刻花紋,卻有一圓孔。方聯軍說,這是為了當年在院內居住的婦女查看院外情況所留,功能類似現代住房里的“貓眼”。
可見,清代民居設施已具備了現代住房中貓眼、防盜門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