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調查顯示,有超過80%的人在裝修時曾參與或想要參與團購。然而,團購在帶動業績飆升的同時,與之相關的投訴也與日俱增。冒牌商品、額外收費、票據不正規、售后維修困難等各種問題日漸浮出水面,成為木門建材團購的不雅傷疤。
探究木門“團購”背后的“真相”
團購的質量問題
趙先生這些年的網購經歷,可算得上一位網絡達人了,而這次通過網絡團購的木門,卻讓人大跌眼鏡。“過年的時候在一個專業的團購網站上看上了一套家具,雖不是知名品牌,但木門的花色我特別喜歡,產品做工也還算精細,更主要的是,產品在直銷價的基礎上還打了很大的折扣。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木門已經出現不同程度的開裂和變形,廠家上門維修了兩次后仍無法恢復原狀,卻又不接受退換貨,詢問團購網站也無人答復。”
團購的維權問題
記者在市家協了解到,由團購引起的很大一部分投訴都陷入了扯皮狀態,這主要是因為消費者無法提供有效的憑證,而商家又堅決否認過失,這使得責權判定很難。
據介紹:“一位李女士向我們投訴,她參加團購購買的木門,與商家最終配送的貨物不相符,但她在購買時,商家告知團購商品不開具發票及質保單,現在無憑無據,無法核對貨號和批次,商家又據理力爭,我們現在也只能積極調解。”
建議消費者,無論木門產品是否是以團購形式購買,消費者都有權要求商家開具發票及質保卡,其中,一定要注明產品的材質、產地、等級。消費者在驗收時要多加留意,保留發票、收據以便于事后退貨或者維權。
忽略團購的售后問題
“我記得那天還下著雨,但是參加團購的人特別多,我擠來擠去好不容易才訂購到了一款心儀許久的品牌木門, 低于5折的讓利價格讓我在同事面前炫耀了很久。”馬老師回憶道。但讓馬老師沒想到的是,一周后卻被告知由于團購數量過大該產品缺貨,如想盡快取貨需繳“加 急費”,馬老師無奈地交了加急費后,卻又被要求交納遠高于行情的安裝費用,貨物送到的那一天,馬老師又支付了一大筆卸貨費和上樓費,待一切塵埃落地,馬老師才發現,買木門占了小便宜,附加費上吃了大虧。
其實,這種伎倆常出現在團購活動中。很多商家為了增大產品的銷量,都會打出超低的價格吸引消費者,消費者在搶購到貨品后,常忽略了產品的售后服務。
據了解,家具、建材行業有很多“雜牌”產品,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沒有獨立的工廠和門店,他們常掛靠在某些所謂的專業團購網站上。這些商家無須提供相關資質,只需要向網站交納一定的廣告費用,便開始召集團購的會員。對此,記者建議消費者,首先應盡量回避無法看到實物的網絡團購活動;其次,要選擇正規的團購網站及 有一定知名度的家具建材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