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防官兵的幫助下,24日上午8點左右火勢被控制住,但家里已是一片狼藉,值錢物品都燒得差不多了。
起火了,一腳皮鞋一腳拖鞋沖出門
早上6點左右,家住迎山路43號樓五樓的王女士和8歲的孩子還在睡覺,突然聽到“轟”地一聲巨響,緊接著樓下就傳來焦急的問詢聲,鄰居們紛紛從窗戶中探出頭看看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
“我還以為來地震了呢,聲音大得很。”王女士響聲過后她一開門就聞到濃重的煙味,再一看樓道里都是碎玻璃,擔心發(fā)生危險,她裹了個床單一把拉起還在熟睡的兒子就往樓下跑。
“當時我們都在睡覺,火突然就竄進門里了。”發(fā)生火災的屋主趙先生回憶起當時的情形仍心悸不已。
據(jù)了解,火災發(fā)生時,趙先生家里一共有7口人,兩位老人、趙先生一家三口、妹妹和外甥。老母親一早起來為全家人做飯,不想?yún)s爆炸。巨大的沖力將廚房和北臥室的玻璃震裂,防盜門也被氣流掀翻在地,長長的火舌沖進臥室時,趙先生一家三口被眼前的景象嚇呆了,趕緊沖出了屋外。
由于過于匆忙,趙先生一腳穿著皮鞋一腳拖著拖鞋就跑了出來,趙先生的妻子則穿著睡衣站在樓下?lián)难鐾S捎诨鹜蝗桓Z進門,來不及躲閃的趙先生妻子和兒子頭發(fā)都有被燒過的痕跡。
因過度驚嚇,趙先生上小學的兒子不時雙手環(huán)抱在胸前隨處蹲下,擔心孩子受影響,不時有鄰居上前安慰。
玻璃被震裂,東西被燒光
7點左右,記者趕到現(xiàn)場時,43號樓下的碎玻璃濺了一地,一個鐵鍋蓋、一個新的煤氣罐散落地下。二樓北臥室和一側房間內的鋁合金窗框已嚴重變形,滾滾濃煙不斷從二樓窗口冒出,受二樓濃煙熏烤,三樓窗戶也被熏黑。
8點左右,在消防官兵的全力搶救下,濃煙漸漸褪去,但此時仍有小股黑煙冒出。記者繞到樓后發(fā)現(xiàn),后屋的玻璃也全被震裂。
8點半左右,記者隨趙先生來到屋內發(fā)現(xiàn),北臥室內電視、電腦等值錢物品全被燒焦,客廳內洗衣機躺臥地上,電子鐘、屋頂?shù)膾鞜舻纫踩粺龎摹?/p>
“差不多都燒盡了,家里人沒大事就算是萬幸了。”看著一片狼藉的屋子,趙先生邊往屋外排水邊無奈地說。
據(jù)了解,火災發(fā)生時,趙先生一家三口和妹妹一家人身上僅略有擦傷,但在廚房做飯的老母親被嚴重燒傷。目前,趙先生老父母均被送到了醫(yī)院接受救治。
“可能是煤氣罐爆炸引起的火災,但現(xiàn)在我們也不清楚原因。”趙先生說。記者從消防部門獲悉,目前事故原因還在調查中。
路太窄,“救命車”無法進小區(qū)
“消防車和救護車根本進不來,以后再發(fā)生這種事可怎么辦?”看著趙先生一家的情況,不少老鄰居既難過又擔心。
“轉上來再繞下去,能耽誤好幾分鐘呢。”蘇女士是小區(qū)的老住戶,事故發(fā)生后她忙著給消防車引路,但本想從小區(qū)北側入口進入小區(qū)的消防車卻因路窄進不了小區(qū),只得繞回南迎祥路隔著高墻救助。
記者注意到,趙先生一家所在的43號樓區(qū)域有兩個入口可進入,北側入口雖可通車但一次僅能容一輛小型私家車通過。而在今年下半年,因加固房屋需要,在原有墻體的基礎上砌上了近20厘米的外墻,加上裸露在外的供暖管線,原本就窄的小路更加擁擠。
“大點的車和新手根本進不了,更別說消防車和救護車等救命車了。”從1989年起就入住小區(qū)的孫女士告訴記者,之前小區(qū)一位老人摔傷,救護車進不來,只得請消防官兵用云梯將老人送了下去。
不僅43號樓片區(qū)存在“救命車”進不來的情形,記者走訪53-57號樓和58-62號樓發(fā)現(xiàn),這幾棟樓均只有魁星樓隧道附近一個入口可進車。53-57號樓間另一側入口處是小樓梯,樓間的小過道內一次僅能容一人通過。
“我們住的就是孤樓,一旦發(fā)生火災或者需要急救,救命車全派不上用場。”趙先生一家遭遇的不幸,讓鄰居們很是擔心,小區(qū)這種格局存有很大的安全隱患。
“我們也不求別的,要么把小區(qū)的路拓寬,要么就另開入口。”趙先生說,事故已經(jīng)發(fā)生,他們一家的損失倒在其次,希望相關部門能重視起來,把小區(qū)安全隱患解決好,讓“救命車”能真正派上用場。
溫馨現(xiàn)場 留飯、幫送孩子上學火災后鄰居全趕來幫忙
聽到爆炸聲后,五樓的王女士趕緊掏出電話報了警。跑到樓下后,擔心趙先生一家過于擔心上火,她不斷寬慰。
到了上學時間,趙先生的兒子還沒吃上飯,熱心的鄰居趕緊從家里拿來八寶粥。擔心孩子上學匆忙,一位熱心大媽擰開蓋子,一口口地喂孩子吃飯。一旁的老鄰居則親昵地撫摸著孩子的頭,寬慰說:“家里有你爸媽,你只管放心上學,什么都不要想。”
看著趙先生和妻子聯(lián)系醫(yī)院和學校忙得焦頭爛額,一位鄰居接過趙先生遞過來的書包,自告奮勇地要送孩子上學。
“門我給你留著,需要什么自己拿。”8點半左右,看著趙先生在屋里忙著排水,對門的鄰居送來兩個饅頭和水果。“我們急著出門,下午回來幫著拾掇,你也別太上火。”送來食物后,老鄰居還不忘安慰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