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方法
在面積差不多大小的房間,用手機播放同一首歌。先用噪音儀測出手機播放音樂的實時分貝,再用噪音儀測出房間內播放音樂時,房間外面的分貝值。兩個數據的差值,就是不同材質的門或者墻阻隔的音量。
電視劇里常有這樣的橋段:兩個人在房間里嘀咕小秘密,大反派在門外面帶奸笑偷聽……如今,人們更注重私密了,也更注意給周遭鄰里帶來安寧。隔墻有耳的典故,自然不能頻繁地出現在生活中。
哪種門或墻體最隔音?在門內哪個位置說話,聲音最容易傳出門去?昨天,重慶晚報記者分別測試了目前建筑上常用的3種墻體與門材。有效防止隔墻有耳,我們實驗為證。
重慶晚報記者 劉露瑤 彭洋 攝影報道
辦公場所
玻璃門+玻璃墻
最多隔音24%
結果:玻璃墻隔音比玻璃門好
重慶晚報品牌部的辦公室,四面都是厚度約1厘米的玻璃墻。辦公室面積約10平方米,空高3米,還有一扇約1厘米的玻璃門。據過路職工反映,辦公室隔音不錯,不過前提是大家都很安靜,沒有開會的情況下。
重慶晚報記者把手機播放音量調到最大的82.2分貝,隨后在辦公室中心位置播放歌曲《最炫民族風》。另一名記者則手持噪音儀在墻外貼近墻面測量,測出分貝值為62.6分貝。也就是說,墻體阻擋了19.6分貝的音量。
隨后,重慶晚報記者手持噪音儀在玻璃門外進行測試,測出數據為69.6分貝。也就是說,玻璃門阻擋了12.6分貝的音量。屋外記者完全能聽清歌詞。
玻璃墻的隔音效果則更明顯。屋內記者在距玻璃墻3米處播放同一首歌曲,屋外記者耳朵緊貼墻面,卻完全聽不見歌詞。
此后,屋內記者拿著手機慢慢走向玻璃墻,當走到距墻面約1.5米處,屋外記者又能聽到微弱聲響。當手機靠近墻面時,屋外記者隱約能聽清歌詞。
老式住宅
磚墻+木門
最多隔音7%
結果:隔音效果最差的一組
渝中區較場口十八梯的老式居民樓,大多由磚墻、木門打造。“莫說鄰居吵架了,就是有時候小兩口說情話,透過門墻也能欣賞一二。”在十八梯生活了幾十年的陳智芳婆婆告訴重慶晚報記者,夜深人靜時,隔壁起個夜,她家都能聽到嘩嘩聲。
昨天,重慶晚報記者來到陳婆婆的家,這是一間大約十來平方米的平房,磚墻厚度15厘米,木門厚度5厘米。在房間中間位置,重慶晚報記者測出手機最大播放音量為81.1分貝,隨后在中間位置播放歌曲《最炫民族風》。另一名記者手持噪音儀在墻外貼近墻面測量,測出分貝值為75.7。也就是說,磚墻僅阻擋了5.4分貝的音量。
隨后,重慶晚報記者手持噪音儀在這間房的木門外進行測試,測出分貝值為78.3。也就是說,木門僅阻擋了2.8分貝的音量,比磚墻體的隔音效果更差。
距離測試中,音源在距離墻體3米左右時,屋外記者就已經能聽到歌聲。距離墻體1.5米時,屋外記者能完全聽清楚歌詞。
新建小區
磚混墻+鐵門
最多隔音38%
結果:臥室手機放音樂客廳聽不清
目前,新建小區基本都是磚混結構的墻體和鐵質防盜門,它們的隔音效果又如何?昨天,重慶晚報記者來到了位于魯祖廟花市33號朱躍瓊女士的家。朱女士家是兩室一廳,磚墻厚度為17厘米,鐵制防盜門厚度為5厘米。“平時我和老伴在客廳看電視,音量開得比較大,但是從沒聽過在次臥室休息的孩子抱怨聲音吵。”朱女士說。
在朱女士家面積為10平方米的次臥中間位置,重慶晚報記者測得手機播放音量最大為82.4分貝。接著,一名記者在中間位置播放歌曲《最炫民族風》。另一名記者則手持噪音儀在墻外貼近墻面測音量,測出分貝值為51.1。也就是說,磚混墻阻擋了31.3分貝的音量。
隨后,臥室內的記者拿著手機緩緩靠近磚混墻。不過,無論音源距離墻體多遠,客廳里的記者都無法聽清歌詞。隨后,室內記者手持噪音儀在房內大喊,當音量達到90多分貝時,客廳里的記者才聽到一點微弱聲響。
接著,重慶晚報記者在客廳測試鐵門阻擋的音量。在朱女士家面積10多平方米的客廳,一名記者在中間位置播放歌曲《最炫民族風》。另一名記者則手持噪音儀在鐵門外貼近門收音,測出分貝值為64.4。也就是說,鐵門阻擋了18分貝的音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