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業是個既古老又新興的行業,近年來,門行業在發展的同時也潛藏著不少的問題,如營銷戰略執行不力、消費者心理研究缺乏、品牌化策略不受重視、渠道建設難以把握、宣傳推廣受限等等,有些問題的解決必須運用傳統營銷的方法。傳統營銷既是對新營銷方式的指導,也是對新營銷方式的補充。有很多因素制約著門業的發展,如何改變這種情況以促進門企業的發展是每個門業領導都非常關心的話題。
一、中國門行業的發展現狀
在2000年之前,我國門產業是以傳統的木工制造為主,從2001年開始,門產業開始出現大規模工廠化現代制作。由于工廠化制作的質量好,價格低,大大優于傳統的手工制作。于是門企乘勢而上,年總產值以25%的增長速度遞增。具體數據如下(此數據來自中國木門行業協會年度報告): 2004年:170億;2005年:240億;2006年 :320億;2007年:400億;2008年:500億。這些工業總產值表明,木門是現代的新產業,已經與木工個人工藝制作不同了。
目前,我國城鄉建筑房屋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年竣工面積為20億平方米,其中既有建筑400億平方米,95%以上為高能耗建筑,其門窗的能耗為發達國家的2倍~3倍。在未來30年內,我國將建造400億平方米新建筑,因此,門行業將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機。
我國木門生產廠家大大小小有10000余家。木門專委會統計,能達到《木質門》行業標準,具有一定規模的有3000家左右。業內人士稱,目前尚沒有出現一家全國性品牌,行業仍處在發展階段,60%-70%的市場還在是小作坊,工業化規模生產將在以后3-5年隨著裝修房比例的擴大而逐漸增加。雖然有金融危機影響,但由于有積極的內需政策,我國仍將產生不小的需求量,在國家為擴大內需投資的4萬億中,約有1萬億為房地產業,門窗產值占房產工程總量的0.6%,那么,1萬億中,門窗占600億元。所以2009年的門產內需仍呈增長態勢。
中國門業市場呈多元化格局,有很大的不平衡性。這決定了傳統和現代營銷并存的可能性,雖然其轉型勢在必行,但這個過程將是個反復過程。
由此可以說,誰的營銷模式最貼近消費者,誰就能獲得更大的份額。只有營銷創新不斷,才能適應市場。最值得關注的是我國的商業創新正在與世界接軌,與世界商業巨頭抗衡。
二、哪些因素影響木門行業的發展?
影響木門行業發展的因素很多,可以說既有門企自身的因素,也有外在的大環境因素等。
自身因素主要是:我國木門企業起步晚,全國一萬多家企業,可以說都是小企業,沒有一個企業能占到市場份額的1%以上,沒有一個全國性的品牌。
這一現狀決定了木門行業還處于初級水平,缺乏品牌的成熟運作。面臨激烈的生死拼殺,多數門企以低價競爭、同質化惡性無序競爭為主要手段,損害了門企的健康運行。可以說,大浪淘沙,大洗牌的局面即將在近年內出現。主要因素是國家正在制定木門窗國家標準,國標推廣,門洞的大致統一,將為集約化大生產創造機遇。
門企自身不足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自身素質低,大都是民營企業或是家族企業。從小作坊起步,逐步做大,對成熟的運營模式、大工業生產都比較陌生。可以說,有相當一部分門企因跟不上現代企業管理要求,而在管理中掉隊。這類企業的淘汰,是他們自我淘汰的可悲結局。由于門企管理素質的普遍不高,有實力的品牌愈易出線。可以預測,具有現代化管理素質的大企業將在不久的將來創造出全國性的品牌和名牌。但對于許多門企來說,雖說卵系笤頂,但在這場暴風雨來臨之前尚可暫保安寧。
門企做不大、做不強的一個外部制約因素是沒有國家標準。國外的門有統一標準,百姓到超市買標準門就可回家使用。而我國則是每家門的尺寸不一致,都是個性化要求。這樣無法實現集約化大生產,才使上萬個小門廠有了生存的可能。國標的推廣將使這些小企業失去這一溫床,將逐步改變目前以量身定制為主要特點的產出方式,大品牌大企業將漸顯優勢。
門企還有一個致命的弱點是我國還沒有通向世界的大品牌。這是“中國制造”的特征,因此,我們銷往國外的產品價格僅為國外大品牌門的十分之一。這一巨大差距是門產業的趕超目標,這也說明門企升級轉型的目標更為艱巨。
我們也應看到,制約門產業發展的因素正在發生變化,有眼光的門企將蓄勢儲能,以擴大研發能力和市場網絡向全國性大品牌邁進。外部又有一些大企業集團進軍木門行業,這樣,市場上就出現了全新的營銷模式,而營銷拼殺的戰場也從商業街轉向消費者的心中。那些國內外領先的營銷企業正在這里激戰。這將使一切不能攻占消費者心智的營銷模式逐漸被冷落,被遺棄。從體驗營銷到終端溢價,全新的營銷模式逐漸占據消費者的心智,正在發揮出力量。這將成為營銷創新的主流,傳統的營銷方式不不變也得變。
三、這些因素對門行業的發展存在哪些制約?
因個性化需求不能搞集約化大規模生產;因木門窗沒有國家標準而暫時解決不了個性化生產的局限;因沒有全國品牌和世界級品牌使門產業停留在低附加值,沒有產生品牌附加值。
這些制約因素不可能馬上找到解決的方案。就如制定國家標準,推行國標來解決個性化生產的制約因素,也不是輕而易舉的。這需要建筑和設計部門配合,逐步實施。因為舊房重新裝修時不會按新出的國家標準改變自己舊房尺寸,所以,門企還得具備個性化生產。
品牌建設也是我國門企的一個弱項,新生的門企更需要創新造詣的培訓。這些制約因素的克服,需要長期的實踐。
四、如何改變這種情況,以促進門行業的發展?
首先,從外部講,國家在加快木門窗國標的出臺。雖然國標出臺了以后的貫標是一個艱巨而費時的事,但沒有國標更是無從談起。
其次,行業繼續發揮自己的作用,規范、指導、傳播品牌建設和引導行業健康。
最關鍵的還是門企,這是發展門產業的主體。從品牌戰略、研發創新、市場策劃和與世界接軌等需要轉型升級的內容太多了,而各企業內外因素又不盡相同。從通盤統籌到急切彌補自己的不足,各有需求,各有特點,需因地制宜而動。因此各個門企都必須有自己的側重點,一步一步向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