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事聊起節目中頻繁出現的各種安全門、防盜門廣告。
十余年來,其實人們對這樣的廣告已經司空見慣。這本是個不值得注意的現象。
安全門的廣告如此之多,說明確有需求,且市場龐大。
既有室,必有門,既有門,當以結實為上。
問題是有了安全門我們感到安全了么?
有朋友可能會說我糊涂,安全門和安全感根本就是兩個概念嘛!是,安全門和安全感是兩回事,有安全門未必就能帶來安全感。但反之,有安全感則無所謂安全門。
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要被劃為五個等級: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安全需求的重要性一目了然。造成我們不安全的因素有很多,這里只探討公共生活的部分。譬如:食品安全、環境污染、社會福利、文化建設等等。
我們需要安全門,但我們更需要安全感。
我們對安全門、防盜門的需求投射的恰恰是我們安全感的缺失。我們的安全感首先應來自制度保障。
沒有規則、規則形同虛設、進而踐踏規則,消失的就不只是我們的安全感,而是安全——不僅是個人的安全更是全社會的安全。
安全感的問題不解決,則我們不僅需要安全門,也需要安全門廣告,至少人民對安全的需求能得以粲然昭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