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1萬多塊錢裝上自己心儀的木門,誰知,裝好的門卻“高”得離譜,由于廠家未按要求施工,離地間隙大得可以塞進幾根手指。近日,宋先生將其遭遇向省消協投訴。記者昨日采訪了解到,木門測量尺寸一定要精準,間隙一般不超過1厘米。
投訴:離地間隙最大達2厘米
近日,宋先生與一門業公司簽訂了一份購買10樘橡木門的合同,每樘門1400元,連同進門門套合計訂貨款14400元。按照合同要求,宋先生當場交付了8000元訂金。簽訂合同時,門業公司銷售人員承諾,該公司銷售的門如有問題,終身免費保修。
合同簽訂后,門業公司派出技術人員上門測量尺寸。宋先生要求地板上層表面距離木門下層0.6厘米。兩天后,門裝好了,宋先生卻發現門的安裝有問題——門與地面間隙太大了,一根手指可以輕松塞進去并移動自如。其中安裝好的四扇房門,除了一扇門離地約1厘米外,其余3扇門距地面均在1.6厘米和2厘米,最大間隙達2厘米。此外,門縫也在5毫米以上,最大的6.5毫米。
針對這一問題,宋先生當即向門業公司銷售人員反映,請他們履行保修的承諾。但銷售人員推說自己只是個打工的,做不了主。其后,宋先生又多次去找銷售人員,和上次不一樣的是,銷售人員開始“躲貓貓”了,根本找不到人。出于無奈,宋先生寫信投訴到了省消協。
揭秘:誤差不能超過1厘米
“兩個厘米啊?那縫隙太大了!想遮擋一下都不行了。 ”陳老板在省城做裝修生意已有十余載,由于是木工出生,對這一行當的情況比較了解。聽到記者的介紹后,他表示木門的尺寸一定要測量準確,也可以說是“一錘子買賣”,因為要考慮地面上安裝瓷磚、木地板等裝飾品,對木門的下層部分與地表上層的間隙要測算好,否則就會出現擦碰或是離地過高的現象。他坦言,一般來說,木門的離地間隙以不超過1個厘米為宜。不僅如此,木門安裝后驗收也有講究,門框要安裝牢固,隔音、防火、密封做法正確,而且一定要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定。在驗收結束后,消費者簽字確認的同時還要了解一下具體的保養方法。
消協:可通過合同維護權益
無獨有偶,小劉夫婦花費萬元定制的木門安錯了位置,將這窩心事說給了消協工作人員。工作人員發現,合同上面只寫明了實木復合門的貨號,沒有標注木門的款式、圖案、尺寸等。而消費者不可能僅憑貨號去一一核對木門是否安裝正確,廠家對此應負有責任。
中國門都網從省消協了解到,近年來,有關木門投訴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合同方面,具體表現在,要么是經營者不按規定履行自己的義務,要么就是合同內容不細致,需要雙方敲定的細節沒有體現出來。
根據《安徽省消保條例》規定,從事住宅裝修的經營者,應當與消費者書面約定施工期限、質量、價格、質量保證方式、違約責任等內容;由經營者提供裝修材料的,還應當書面約定材料的名稱、規格、等級、價格等。裝修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為2年,保修期自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計算。
因此,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要嚴格執行“三包”規定,兌現服務承諾。而作為消費者,為避免糾紛,定制家具合同應內容詳盡,將與對方商量的所有內容都落實在合同中,一旦發生爭議,便可通過合同進行維權。